主页 > 新闻·资讯 > 省内新闻 >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12月12日,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法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学术支持的“巴黎对话徐州:贝特朗·巴龙与杨小民绘画展”在徐州美术馆(艺术馆)拉开帷幕。3天的时间,吸引了数千人前往观展。西方的油画和东方的水墨同场“对话”,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贝特朗·巴龙也亲临现场,这位高鼻梁、高个子的法国老帅哥得到了众多粉丝,求合影、求签名的络绎不绝。记者好不容易才逮到机会和巴龙先生聊两句。

这种国际间的“对话”展在徐州还属首次,但对贝特朗·巴龙来说已经是常态。他曾到越南、摩洛哥等地方举办画展,并和当地的画家一起联展。“和当地的画家联展很重要,可以让不同的文化、思想得到一次很好的碰撞。”巴龙先生说,“此次和杨小民的‘对话’是所有的‘对话’中走得较远的一次,但也是走了10%的路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贝特朗·巴龙和杨小民曾在一幅画上画过画。杨小民画的是一个满脸褶子,拿着烟斗的农村老汉,贝特朗·巴龙补上的景是老汉在一个舞台上,下面是乌压压的观众。杨小民说,他没想到巴龙先生会这样画,但细想想也是很典型的西方思维,让这幅作品也别有一番风味。贝特朗·巴龙说在和杨小民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受到影响。“我的作品,在中国人看来是百分百的法国油画,但在西方人看来有东方的韵味,线条笔触之间在讲故事。”

巴龙先生介绍说,在巴黎的二世区居住着600多个画家,这600和画家的绘画风格是非常多样的,有些人模仿传统,有些人在传统中寻找道路,也有些人的作品很先锋。“在艺术领域,和科技领域一样,我们所取得的大部分知识、经验、技能都应当归功于我们的前辈。学习、复制、模仿、借鉴,是从事艺术的第一步。在这之后,我觉得艺术的目标还是在创造,可以是在工具上,如绘画材料,可以是在题材上,可以是在技术上。”巴龙说,“我是从传统的工具,最传统的题材中,寻找新的技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这是我的向日葵,不是梵高的;这是我的柠檬,是独一无二的。我的作品的新颖性,来自于形状,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色彩。”

现场的很多观众就被贝特朗·巴龙作品的色彩所吸引。其中一位郭先生说:“静物是西方油画中最常出现的东西,巴龙先生和很多艺术家不一样的地方首先是他的静物创作不是器皿与水果的组合,而是多描绘情节性静物,像有燃烧的炭火,手拿毛巾递茶壶和挂钩,其次他色彩运用得让人耳目一新,好看、耐看。”

在当天的开幕式现场,20多位小学生脸上带着面具在展厅的中间围成一个心形,这是孩子们以“巴黎恐怖袭击”为背景手绘的面具,面具的内面还写着巴黎加油、巴黎不哭、巴黎坚强等字样,展览结束后,这些面具将由巴龙先生带回巴黎赠与法国的小学生。巴龙先生在展厅中看到这些带着面具的孩子很激动,逐一和他们合影留念。“我很感动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中国孩子也能感同身受,这些面具是孩子们维护正义和平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孩子的大爱,我一定会好好带回巴黎。”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访法国艺术家贝特朗·巴龙

 

 


微信公众号:江苏美术家网